以治及興新思維 敢破格局開新篇
香港學者協會就《施政報告》之回應
處身香港大轉折、國家大時代、世界大變局之中,第六屆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以「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為主題,在教育方面提出多項重點措施,香港學者協會表示歡迎。協會認為,《施政報告》以香港高等教育為品牌,長遠對於香港建設國際教育樞紐、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能力有積極作用。另外,《施政報告》提到成立「教育科技人才委員會」,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同時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協會對此亦非常支持。
協會認為,《施政報告》提出將香港打造成「留學香港」品牌,並以獎學金形式,吸引更多海內外學生來港升學。同時在早前推出應用科學大學的基礎上,提到於今年內成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以進行聯動推廣。對於本地學生、內地及海外留學生的住宿問題上,《施政報告》亦將推出先導計劃,以處理宿位不足的問題,這些創新之舉乃本屆政府所獨有的新思維,相信能產生新效。
去年,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皆有提出並積極籌備成立醫學院,是次《施政報告》有所回應,將成立工作組籌劃第三所醫學院,協會認為此舉是有效加強香港的專業人才高地優勢,也能針對性解決本地醫科人手不足的問題,利於民生,協會予以積極支持。《施政報告》在「北都大學教育城」方面亦有著墨。四十年來,協會作為以大專學界教職員為主的專業社團,對於大學科研與成果轉化自然非常重視。對於特首預留80公頃土地,並計劃在2026年上半年公布「北都大學教育城概念發展綱要」,藉以開拓更多品牌課程、研究合作和交流項目,相信能結合政、產、學、研、投、用各持份者的參與。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的舉措,長遠而言應能壯大及豐富本港人才庫,配合大灣區及內地發展,繼續發揮本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協會對於予以支持,多年來,協會主辦「香江學者計劃」,累計為祖國培養超過700名博士後優秀人才,被譽為我國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博士後培訓計劃之一,優秀成果足見協會對於育才的堅持。協會期望行政長官及有關官員能與協會締建更緊密聯繫,就高校及人才培養政策多作交流。
協會明白,政府資源有限,實無法讓《施政報告》面面俱到。然而這份《施政報告》適切務實,部份跨屆期的計劃亦長遠能為香港帶來機遇與競爭力。總體而言,本會對《施政報告》予以充分肯定。
香港學者協會理事會仝人
2024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