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學研道路 學者啟發新思 2025「香江學者計劃週年學術交流會」在港圓滿舉行

 

5月26日,「香江學者計劃週年學術交流會」取道香港城市大學圓滿舉行。會議由「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委員會主席黃玉山教授及香港學者協會主席左中教授主持。左中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本年度交流會得到裘槎基金會慷慨贊助和香港城市大學對會場的安排,為香江學者們的成果匯報提供非常好的配套。左教授回顧「計劃」成立至今的篳路藍縷,提及去年香港導師申請人數更是再創新高,感謝香港院校以及學者對「計劃」的支持和認可,希望「香江學者計劃」在學術交流之外也可成為橋樑、窗口,展示更多元的學術交流模式。


左中教授致辭

出席嘉賓包括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岑浩璋教授,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研究)黃思齊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內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研究)翁建霖教授,「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香港都會大學講座教授譚鳳儀教授以及香港學者協會多位理事,連同香江學者導師和2023屆和2024屆的香江學者,共約150人出席是次學術交流會。同日晚上舉行晚餐交流,歡迎新一屆的香江學者到港開展研究。

大會亦邀請岑浩璋教授與香江學者分享科研歷程。岑教授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兼任化學系、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乳液、微流體、生物醫學工程和軟物質。中國工程院第十五屆光華工程科技獎(2024)、香港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2024)、裘槎基金會裘槎優秀科研者獎(2020);香港工程院青年院士(2024)、國際先進材料學會會士(2023)、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士(2023)、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2017)等。岑教授從學習及研究經歷開始分享了他的心得與感悟。


岑浩璋教授分享科研經歷

當日學術會議經過嚴格篩選,會議籌委會於較早時候邀請7名博士後,參與口頭學術報告和即場答辯,由學術評審當場進行評分,評審亦為同場其餘47名博士後的學術牆報評分。會議評審在7位口頭報告的學者中選出4名頒優秀口頭報告獎,獲獎者分別為李瑛博士(浸大)、李嘉辰博士(港大)、劉曉陽博士(城大)、閆哲博士(中大)。會議評委又評審出8位香江學者的學術海報為優秀作品,包括李雪楠博士(中大)、袁軍濤博士(理大)、王雪玲博士(港大)、熊尚超博士(理大)、徐志遠博士(理大)、董蘊豪博士(城大)、滿潔博士(理大)、趙曉雪博士(城大)。


獲獎學者合影

報告會尾聲時段,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委員會主席黃玉山教授、副主席譚鳳儀教授、委員蕭文鸞教授亦與在場學者亦積極參與交流討論,香江學者對於在港衣食住行、科研工作、群體生活與合作都有更好的認識,並在會上提出許多切實建議。

「香江學者計劃」是內地和香港聯合培養高層次科技創新型人才的計劃,自2011年舉辦至今。十三年來,由香港學者協會與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委員會簽約,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及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分別為內地及香港執行機構。計劃之兩地合作、互補雙贏的人才培養模式,受到香港高校、學者、新聞媒體等各方面的關注和好評。項目每年選拔約60名內地優秀博士後到香港隨港方導師參與在港2年的項目研究,「香江學者計劃」在兩地攜手努力下,已累計資助超過700位博士後到港進行研究,每屆學者與在港導師合作產出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超過百篇,對學術研究有重要影響,亦被譽為「最成功的博士後計劃」。每年大會都會為即將完成赴港研究2年的香江學者舉行學術交流會,並為此收集出版「香江學者計劃週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返回頂部